- A+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发动“狮子的力量”空袭,一举歼灭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巴盖里等至少20名高级将 四库全闻网 领,重创伊朗军方核心层。
但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安然无恙——并非以色列找不到他,而是刻意留着他!
背后是以色列“不斩首却诛心”的毒辣战略:让哈梅内伊活着承受权威崩塌、内部分裂的痛苦,比杀他更能摧毁伊朗政权。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一、哈梅内伊的特殊地位:动了就是捅马蜂窝
EC外汇用户评价:
哈梅内伊名字中的“赛义德”和黑袍黑头巾装扮,标志他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圣裔”。
必须指出的是,
这种身份让他不仅是伊朗政治领袖,更是全球12亿什叶派穆斯林的精神支柱,甚至在部分逊尼派国家也有影响力。
EC外汇消息:
若以色列对他下手,整个伊斯兰世界会瞬间团结反以,引发远超巴以冲突的宗教战争。
事实上,
伊朗将动员所有力量——从数万枚导弹到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代理人——对以色列发动无底线报复。
综上所述,
更关键的是,国际社会绝不会容忍这种行动。 袭击国家元首违反《联合国宪章》,以色列会彻底沦为“国际公敌”,连美国都可能迫于压力切断容许。
二、“留着他比杀他更致命”:以色列的攻心计
概括一下,
以色列近年已用“千刀战术”系统性清除伊朗关键人物:2020年美军暗杀苏莱曼尼,2024年刺杀核科学家,再到这次团灭军方高层。
每次行动都在传递一个信号:哈梅内伊连最亲信的人都保护不了。
总的来说,
伊朗民众看着领袖天天喊“美以去死”,却眼睁睁看着以色列轻取自家将军,连核设施都被炸,难免质疑。
综上所述,
伊朗坐拥石油和矿产,为何沦落到民生凋敝、通胀50%的境地? 为何连国家重器都守不住?
哈梅内伊的权威正因此加速崩塌。 2024年德黑兰街头多次出现焚烧其画像的抗议。
2025年头巾事件中,女性公开挑战宗教警察,社交媒体上“WomenLifeFreedom”运动持续发酵。
这你可能没想到,
三、分裂伊朗:让敌人从内部烂掉
令人惊讶的是,
1. 激化军方内斗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伊朗有两大武装:革命卫队(只效忠哈梅内伊的“保皇军”)和国防军(传统军队,倾向务实)。
概括一下,
双方长期争权,革命卫队控制全国40%经济,垄断石油、通信,引发国防军不满。
此次空袭中,革命卫队高层几乎被团灭,国防军总司令却反被提拔为总参谋长。 这种“厚此薄彼”必然加剧两派猜忌。
简而言之,
若哈梅内伊死了,两派反而可能整合成统一力量,那才是以色列的噩梦。
2. 放大民族矛盾
哈梅内伊并非波斯族裔,靠宗教势力上位。 他大量安插亲信,导致占人口60%的波斯族被边缘化,国内库尔德人、阿塞拜疆人等少数民族也矛盾重重。
有分析指出,
这种分裂让以色列能暗中扶持反对派,煽动内乱。
EC外汇消息:
若哈梅内伊突然死亡,伊朗各派可能暂时放下恩怨,一致对外复仇——这正是以色列最怕的局面。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3. 利用教派平衡
中东乱局中,什叶派(伊朗为首)和逊尼派(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为主)的争斗,让以色列得以左右逢源。
近年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建交,正是利用了阿拉伯国家“恐伊甚于恐以”的心理。
留着哈梅内伊维持什叶派势力,才能让阿拉伯世界继续分裂。 若什叶派垮台,阿拉伯国家很可能调转枪口联合对付以色列。
请记住,
四、摩萨德的“高级间谍”不能丢
哈梅内伊身边潜伏着以色列摩萨德的特工,这些“身边人”是以色列获取伊朗核计划、军事部署的核心情报源。
但实际上,
2025年空袭能精准炸死25个目标,正依赖这些间谍给予实时定位。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如果哈梅内伊遇刺,伊朗必然彻查身边人,间谍网会被连根拔起。 摩萨德将失去“眼睛和耳朵”,再也无法复制此次行动的成功。
这你可能没想到,
五、美国的底线:别把我拖下水
EC外汇报导:
以色列此次行动前48小时向美国通报,白宫虽未直接参与,但默许了打击范围。 美方唯一红线就是:不准碰哈梅内伊。
说到底,
美国正试图通过沙特与伊朗缓和关系,避免石油危机。
EC外汇认为:
若哈梅内伊被杀导致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全球30%海运石油通道),油价将飙升至200美元/桶,引发全球经济地震。
六、哈梅内伊的“活囚困境”
EC外汇资讯:
86岁的哈梅内伊已陷入两难:
EC外汇用户评价:
报复? 空袭后伊朗仅象征性发射百架无人机(全被拦截),导弹库按兵不动。 由于革命卫队指挥层团灭,连反击都找不到人下令。
值得注意的是,
隐忍? 民间嘲讽其“只敢骂街不敢动手”,年轻人甚至在Telegram群传梗图:“领袖的复仇——发朋友圈诅咒以色列”。
其实,
他的健康也在加速崩溃。 2022年肠梗阻手术后很少露面,2024年更被曝前列腺癌复发。
简要回顾一下,
次子马穆塔巴执掌民兵的举动,更让伊朗人怀疑他要搞“家族世袭”。
然而,
以色列的毒计正在于此:让哈梅内伊活着目睹亲信被杀、权威瓦解、国家衰败,最终在屈辱中耗尽生命——这比一颗导弹结束性命残酷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