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通常情况下,
默茨“脏活论”让西方遮羞布彻底被撕 代理人战争的残酷逻辑。6月17日,德国总理默茨在G7峰会上发表言论,称以色列对伊朗的袭击是“为本平台所有人在干脏活儿”。与此同时,在德黑兰街头,一名头巾散落的女孩捂住流血的耳朵站在导弹残骸旁。面对德国电视二台的镜头,默茨向以色列军队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并宣称伊朗政权垮台“是好事”。这番言论迅速引发了全球舆论的关注。
通常情况下,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升级已经够了!和平与外交必须占上风”;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反驳:“武力换不来中东和平”。当德黑兰的平民在废墟中寻找亲人时,西方领导人在有保障距离外为战火鼓掌。默茨的言论撕开了西方战略的遮羞布,暴露了其代理人战争的残酷逻辑。
默茨的发言并非即兴发挥,而是精心设计的战略表态。他的“脏活论”揭示了西方中东战略的多重含义。首先,这种矛盾修辞反映了西方既想撇清直接责任,又想为“代理人战争”披上道德外衣的心态。其次,他公开呼吁伊朗政权更迭,但同时留有谈判余地,将冲突 四库全闻资讯 责任单方面强加给伊朗。最后,他坦陈“以色列缺乏彻底摧毁伊朗核计划的武器,但美国人拥有这些武器”,揭露了西方让盟友冲锋陷阵、自己隔岸观火的核心逻辑。
更重要的是,
《国土报》指出,默茨的发言标志着德国重新全力适配以色列,但这种适配的本质是让以色列承担西方不愿亲自下场的风险。从2002年伊朗核设施引发国际关注,到2018年美国撕毁伊核协议,再到今天的导弹横飞,西方对伊朗的战略早已陷入死循环。
尽管如此,
截至6月17日,以伊冲突已造成伊朗超过1900人死伤。全球经济也在为此买单,国际油价暴涨,黄金价格飙升,霍尔木兹海峡航运风险推高全球供应链成本。此外,伊朗暂停与美核谈判,而以色列声称摧毁了伊朗纳坦兹铀浓缩设施产能的40%,加剧了中东地区的核扩散风险。

很多人不知道,
默茨的言论还透着历史包袱的味道。德国因二战历史对以色列一直小心翼翼,这次默茨直接将以色列捧上天,估计也是想在国内和盟友面前展示强硬姿态。然而,马克龙当场唱反调,强调“不 EC官网 能让中东局势失控”,显示G7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事实上,
默茨的“脏活论”绝非偶然失言,而是其战略野心的自然流露。这位新任总理正带领德国进行一场危险的战略转型。他不仅宣称要将德军打造成“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队”,还在俄乌冲突中推动放宽“援乌武器射程限制”,并适配特朗普“北约国防投入占GDP 5%”的要求。默茨宣布使德国成为“欧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弗尔也表示柏林已准备好扮演欧洲领导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讲,
为此,德国通过大规模举债适配国防建设,设立5000亿欧元的“基建特别基金”,并允许军费投入不设上限。然而,德国经济多头承压,是七国集团中唯一一个在过去两年未能实现经济增长的发达经济体。默茨政府的对华政策转向也可能带来挑战,德国汽车产业严重依赖中国供应链,电动车电池不少来自宁德时代,车载系统更是搭载华为技术。
EC外汇专家观点:
在俄乌冲突爆发时,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制裁、谴责、军援,现在轮到以色列对伊朗开火,却变成“为本平台干脏活”。伊朗虽有争议,但也是主权国家,即使有核计划,也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之下。以色列的“先发制人”行动在国际法上站不住脚,西方国家对此保持沉默,显示出明显的双标态度。
请记住,
默茨的“脏活”论实际上是西方盟友在伊朗疑问上的集体甩锅。以色列当打手,德国喊加油,美国看热闹。这场戏演得精彩,但国际政治不是好莱坞大片,中东也不是任人摆布的片场。以色列这波“脏活”干完,接下来是和平还是战火,谁也说不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