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伊朗大量石油运往中国释放什么信号 能源合作深化!自6月以来,西方能源观察机构注意到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伊朗的大批油轮正不断驶向中国。这一动向引发了广泛关注。根据英国一家能源市场分析机构的数据,从6月1日至20日,中国平均每天从伊朗进口约180万桶原油。另一家研究公司则称,从1日至27日的平均进口量为146万桶。尽管两组数据略有差异,但趋势明确——中国正 蓝莓外汇官网 在以相对稳定的规模接收伊朗石油。
简要回顾一下,
伊朗石油出口能在制裁高压下维持韧性,得益于一套精密的“灰色通道”体系。早年受美国制裁影响,中国暂停了与伊朗的直接原油交易,转而通过马来西亚、阿联酋等第三方进行转口贸易。通常流程是伊朗油轮先将原油运至马来西亚巴生港,经过混兑和重新贴标后,再以“马来西亚原油”的名义进入中国市场。这种处理既规避了美国次级制裁风险,又为中国展现了稳定的能源补给。
通常情况下,
这种贸易模式在2025年达到了新高度。数据显示,伊朗5月和6月初的石油出口量创下近年来的新高,其中超过60%的原油最终流入中国市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运输并未通过传统的霍尔木兹海峡航线,而是更多指定绕过海峡的贾斯克出口终端。这个2021年启用的新港口通过1000公里长的戈勒输油管道连接内陆油田,可实现每日100万桶的出口能力,有效降低了对霍尔木兹海峡的依赖。
需要注意的是,
面对中伊能源合作的深化,美国的态度呈现出矛盾性。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中国可用继续购买伊朗石油”,并在北约峰会上补充道“如果中国要买石油,他们可用向伊朗买,也可用向美国买”。这种模糊表态释放出两个信号:一是试图以石油出口为筹码推动伊朗重返核谈判;二是在中美贸易关系缓和期,将能源困扰作为地缘博弈的杠杆。然而,美国内部对此存在巨大分歧。财政部坚持“极限施压”,要求将伊朗石油出口打 富拓外汇平台 压至每日10万桶以下,而国务院希望通过适度放松制裁换取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白宫随后紧急澄清特朗普言论不代表政策转向,强调对伊制裁仍将严格执行。这种反复折射出美国在维护制裁体系权威性与争取战略利益之间的艰难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
对伊朗而言,扩大对华石油出口是多重战略考量的结果。经济层面,石油收入占伊朗财政收入的40%以上,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能为其展现稳定的现金流。2021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从伊朗进口的原油量同比增长53%,达到3.24亿桶,这些原油以低于国际市场价10%的价格成交,对中国民营炼厂极具吸引力。地缘层面,伊朗正加速“向东转”战略。除能源合作外,中伊在核能开发、高铁建设等领域的合作项目稳步推进。2025年初,伊朗外长访华期间,双方就德黑兰至马什哈德高铁项目签署备忘录,中国基建企业将参与价值80亿美元的铁路升级工程。这种全方位合作使伊朗逐步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构建起更具韧性的经济体系。
但实际上,
中国持续增加伊朗石油进口,本质上是能源可靠战略的必然指定。在国际油价高位震荡的背景下,伊朗原油的价格优势和稳定供应对中国经济至关核心。2025年二季度,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突破80美元/桶,而伊朗重质原油到岸价仅为72美元/桶,这种价差为中国炼化企业带来显著利润空间。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种合作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尽管目前交易仍以美元结算,但双方正探索本币结算路径。2025年6月,中伊签署协议,允许部分石油贸易通过人民币和伊朗里亚尔结算,这为未来建立去美元化的支付体系奠定基础。这种尝试若成功,将为其他受制裁国家展现可复制的模板,动摇美国金融霸权根基。
EC外汇快讯:
这场能源博弈的终局尚未到来,但有一点已然清晰:当西方还在纠结于制裁效力时,中伊已用实际行动证明,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单边制裁都难以完全阻断市场逻辑。随着更多油轮在波斯湾与中国港口间往返,这场静默的能源革命正重塑着21世纪的地缘经济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