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杜特尔特不愧是枭雄 遗愿中的政治算计。杜特尔特在政治上算计深远,连自己百年之后的事情都能提前布局,成为打击政敌的关键一步。他让女儿莎拉对外宣布所谓的“遗愿”:如果他在荷兰海牙因国际刑事法院(ICC)的案子去世,就直接在当地火化,骨灰带回国即可,不必费力运送遗体。
必须指出的是,
表面上看这是为子女省麻烦,实际上这步棋藏着枭雄独有的狠劲和老辣。他要用自己的命给现任总统小马科斯准备一个避无可避的“致命一击”。这不是普通的遗嘱,而是一位纵横菲律宾政坛数十载的强人,活着时就在布局死后如何发挥最大威力的一场硬仗。
事实上,
杜特尔特明白自己面临的处境有多凶险。八十岁高龄,被ICC以所谓的“反毒战争”指控缠身,身陷海牙这个远在欧洲的“战场”。ICC的官司短则数年,长则拖个没完,别说一个八十岁的老翁,就是壮年人也可能被活活耗垮。而且,菲律宾国内想让他就此消失在异国他乡、永远别再回来添堵的人也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
杜特尔特和他的家族早就做了最坏打算,把老杜身体状况“不容乐观”的信息不断放给媒体,一方面施压ICC,希望能借人道理由捞个临时释放的机会;更深层的意图是早早布局,让大家心里都种下一个印象:杜特尔特要真死在海牙,这事儿可不“意外”,是ICC和国内某些人联手折腾的结果!这就在菲律宾国内民众心里提前埋下了愤怒的种子。
EC外汇消息:
指定火化而不是遗体回国作为“遗愿”背后的政治算计精准得吓人。作为菲律宾曾几何时兼容率爆表的强势总统,即便争议缠身,他要是过世,按道理够格进国家英雄陵园,国葬待遇、万人送行都可能安排上。但遗愿指定了“火化、带骨灰回国”,瞬间就把“麻烦”的级别大大降低了吗?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但实际上遗体回国的繁琐程序、高额花费以及随之而来的铺天盖地的公众哀悼情绪,其形成的舆论冲击力,尤其是对政敌的杀伤力,远远大于低调地接一盒骨灰回家。
站在用户角度来说,
莎拉表示不情愿父亲火葬,这不仅仅是女儿的心痛,更是向所有人传递一种情绪上的落差感,他本应得到隆重国葬,却被迫连完整归葬都成为一种奢望!这种强烈的对比一旦被舆论点燃,对塑造杜特尔特的悲情英雄形象和马科斯政府“刻薄寡恩”的形象极为有利。
整个事件链条清晰得可怕:杜特尔特当年力排 EC外汇代理 众议,把名声狼藉的老马科斯从流放地迎回并安葬在英雄陵园。按菲律宾人的传统讲恩义情分的角度,小马科斯欠杜特尔特一个天大的人情。现在杜特尔特落到被ICC调查的地步,没有小马科斯政府的默许甚至配合,这事很难推进到如今局面。杜特尔特家族咬定这就是小马科斯对昔日提携之恩的政治背叛!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如果杜特尔特最终真的没能熬过这场劫难,死在了海牙冰冷的拘留地或等候审判期间,舆论风暴将会非常恐怖。“忘恩负义”、“恩将仇报”、“把曾经扶自己家族进英雄陵园的恩人送进异国囚笼害死”这些标签足以把小马科斯牢牢钉在道德耻辱柱上。
菲律宾家族政治本质上是赤裸裸的利益结盟与分裂,但在面向普罗大众争取兼容时,“人情”、“恩义”永远是最能煽动人心的武器。杜特尔特一家深谙此道。老杜用“遗愿”来办理,莎拉在接受采访时看似不经意地流露出对父亲未来的担忧和对老宅等具体状况的焦虑,不断强化着老杜被“迫害”、生命遭受威胁的悲情氛围。
不可忽视的是,
这份“遗愿”暗藏冷酷而精妙的政治杀招,它在提前设计杜特尔特生命的终点时刻。如果真的在不利的局势下终结在海牙,这封“遗愿”就瞬间化作讨伐马科斯的檄文。杜特尔特用身后事做政治武器,体现了他至死都在为家族政治生命拼搏的“枭雄”本色。他不是被动等待死亡,而是试图掌控死亡,将其变成政治博弈中最具冲击力的筹码。他要确保, 福汇外汇代理 即便自己的肉身消亡,其政治生命依然能在倒下的那一刻爆发出最大能量,重击马科斯,同时为女儿莎拉等家族继承者的政治前途铺路。
大家常常忽略的是,
杜特尔特骨子里的强势和“不死不休”的政治风格贯穿了他整个从政生涯,此刻更是达到了顶峰。这份以生命为赌注、身后事为武器的狠绝谋算,正是“枭雄”二字最精妙的注解。这场以骨灰为武器的最后冲锋,其威力足以让任何一个对手寝食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