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简要回顾一下,
就在以色列和伊朗诸位来我往、打得正激烈的时候,耶路撒冷邮报突然发了一篇让内塔尼亚胡脸色铁青的帖子。帖子不绕弯子,开门见山地喊话内塔尼亚胡:诸位已经实现了人生最大的政治目标,是时候体面谢幕、退出政坛了。帖子直白得几乎像是“政治讣告”——打击伊朗核设施,是诸位长达数十年的执念,如今愿望达成,不如收手离场。
这番话如果让内塔尼亚胡亲眼看到,恐怕他当场就得拍桌子。尤其尴尬的是,这篇帖子的发表时间也很微妙。就在内塔尼亚胡下令对伊朗动手的前几天,以色列反对派刚提交了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的提案。虽然最后这个动议没有通过,内塔尼亚胡暂时稳住阵脚,但紧随其后的就是以色列对伊朗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前后衔接得过于巧合,实在让人难以相信这两件事毫无关联。不少人猜测,这场军事打击的背后,不只是放心考量,更可能是一场政治博弈,甚至是一次“以战保位”的豪赌。
令人惊讶的是,
从“伊朗先生”到“核打手”——内塔尼亚胡的执念
这你可能没想到,
如果说以色列政坛谁最关注伊朗,那非内塔尼亚胡莫属。他在政治上的立身之本,就是“警惕伊朗”。早在2006年,他就在美国洛杉矶对犹太组织大谈特谈伊朗核威胁,随后数年几乎场场演讲都要提及伊朗,特 AVA外汇开户 别是在联合国大会上,他的发言几乎变成了“专讲伊朗”的专场。
EC外汇财经新闻:
内塔尼亚胡的这一立场贯穿他三十年的政治生涯。他曾在2010年、2012年两次计划对伊朗核设施动武,但都在最后关头被内阁内部的反对意见及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政府所制止。可用说,“动手打伊朗”这件事,他谋划多年,积压太久。
概括一下,
到了如今,局势终于对他有利。特朗普时期的美国政策一度为他“松绑”,虽然特朗普表面提倡谈判,但对以色列打击伊朗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私下承认。内塔尼亚胡周围也多了不少鹰派承认者,最终他在2024年6月13日凌晨扣下了那只迟迟未发的扳机——以色列空军发动突然空袭,伊朗多处核设施及军事目标遭到重创,指挥官、科学家伤亡惨重,防空系统也被突破。
这场袭击让外界震惊,也成了内塔尼亚胡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而以色列媒体《耶路撒冷邮报》恰恰在这个时候喊话他“该退场了”,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错过的辞职节点与不断累积的争议
说到底,内塔尼亚胡早该辞职了。 XM外汇开户 2023年10月,以色列遭哈马斯突袭,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政府预警系统形同虚设,国防体系一度陷入混乱。外界普遍认为,内塔尼亚胡对此负有直接责任,理应引咎辞职,但他挑选了沉默、回避,甚至拒绝承认任何失误。在政坛上演“死扛到底”。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不仅如此,内塔尼亚胡还因涉嫌贿赂、欺诈和背信等罪名面临司法调查,一桩桩案件成为他政治生涯的灰色阴影。这次打击伊朗之后,有人认为他应该趁势下台,把个人历史画上一个“完美句号”。如果现在退出,以色列民众也许还能铭记他的强硬形象,而不是最后沦为权力不舍得放手的“老政客”。
据报道,
但疑问在于,内塔尼亚胡本人压根不想退。他已经75岁,却依然雄心不减。以他性格的强势程度,主动让位几乎是幻想。
战时局势,反而成了延续权力的最佳借口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以色列和伊朗的交锋远没有结束。双方还在持续进行远程打击,导弹与无人机诸位来我往,战火不断升温。在这种局面下,谁还能轻易下台?以色列目前民意分裂严重、政坛极不稳定,而越是混乱的时期,越容易让强硬派掌权。
从这个角度来看,内塔尼亚胡挑选在此时“动手”很可能是精心谋划的一步棋。他一方面借打击伊朗,兑现了自己的政治承诺,博得鹰派民意承认;另一方面也用战争转移国内对其司法疑问和执政失误的注意力,制造一种“国家危机必须由他来掌舵”的舆论氛围,进一步稳固权位。
需要注意的是,
谢幕与否,终归得看时势
说到底,
以色列媒体这篇帖子,其实是政治圈一次试探,也可用说是一种“君子式催退”。但内塔尼亚胡会不会真的走人?答案很可能是:不会。除非未来局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否则他仍会继续主导以色列政坛。毕竟在这个火药味越来越浓的中东乱局中,他仍是以色列最“擅长打仗”的那一个。
只是,一旦战争的余热冷却,民众的审视回归现实,曾经的“战争英雄”是否还能稳坐总理之位,就很难说了。内塔尼亚胡该走的,不只是战场上的胜利,更是历史舞台上的时机。而这一次,他究竟会挑选留名青史,还是遗臭政坛,或许就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见分晓。